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5篇]

时间:2023-08-16 15:56:43 浏览: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5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5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叶”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谁来夸夸这么漂亮的大荷叶?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个小作者也在夸这美丽的大荷叶,你们瞧。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荷叶!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满池的`荷叶是那么美,难怪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呢,都有谁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汇报。

  三、识字教学

  1、是啊,美丽的荷叶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那么这些小伙伴又是怎么夸奖大荷叶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句子中初步识字。

  4、集中教学生字。

  四、课间游戏

  猜字谜。

  五、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2、指名读分小节读课文。

  六、复现生字

  (儿歌复现)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

  2、范写。

  3、生写。

  4、反馈。

  八、小结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由学生喜欢的图片或模型引出科技发展的话题,既实现了内容的过渡,又对学生进行了科技教育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一、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本课只有识字任务而无写字任各,结合本课重点指导默读的教学任务,在识字中就对学生的默读提出要求。并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儿歌的引入,还起到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充分放手指导学生读书,采取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三、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四、拓展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想像,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表现能力,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体现学科整合思想和大语文观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移居:改变居住的地方。

  污染: 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预订:预先订购。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14学时,网上辅导9次。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

  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改革观念。

  ⑵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⑶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⑷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⑸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本课程的办学形式

  本课程的办学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属于“开放教育试点”课程;二是它属于中央电大与地方电大的合作办学的课程。前者决定了它必须在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后者决定了它与地方电大必须紧密合作。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学习对象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对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都应通盘考虑、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的举措。

  4.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本课程采用三种教学主媒体和其他多种辅助媒体。主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业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录像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理清知识思路和要点,减轻学习的难度。IP提供较新的信息,教学指导等。不同教学媒体有自己的教学功能,“各有侧重、优化整合”,共同构成本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本课程每学期组织提供9次网上学习指导,包括:教材章节的学习引导、测验和学习资料;同时按学习进度在期末举行一次直播课堂(复习辅导)。

  二、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或VCD光盘、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2.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多个的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心理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心理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教材、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辅导交流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电子语音信箱、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三、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

  与以上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实施模式相对应,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字教材为方便学生自学,将教学和导学合一,

  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案例介绍。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录像教材(14学时)是重要的助学教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清知识要点、提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强化自学、指导复习。

  IP教材(2学时)分为4个专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使用。

  (3)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为了减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难度,在开学初,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聘请教材主编或主讲讲解教材思路、结构、重点及难点。

  (4)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直播课堂、VBI、计算机网页、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5)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课程主持教师:中央电大师范部李小林

  联系电话:(010)66490662;E-mail:lixiaol@crtvu.edu.cn

  2. 学习进度及方法提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媒体及学习方法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四、地方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地方电大是执行部门,其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根据中央电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招生。

  (2)提供学习本课程所必须的硬件条件,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面授辅导及小组讨论教室等。

  (3)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其职责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诸环节的介入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提出实施性意见,指导学生展开自学、小组学习、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

  (4)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5)组织实施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五、“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章节的实践性学习的任务,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作业和实践考察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中一些实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可供有选择地重点学习。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求是:

  ⑴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做好课程作业,尤其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认真完成好各学习单元后所附思考与练习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论述题。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

  1.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

  2. 列方程时未知数的选择

  教学资源(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日历;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游戏引入(大屏幕):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天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学生思考老师快速回答的诀窍,并且自己罗列出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⑴逐列求和(碰数);

  ⑵算术方法:用和除以3得中间的数,再加上7,减去7得上下的两个数;

  ⑶方程解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有关方程知识的储备,个别同学可能想到用方程解决。

  3.引入课题:日历中的方程。“你们想知道这里边的奥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乐园。”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1.借助引例当中的游戏,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探究性问题(大屏幕)

  问题一:观察你手中的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你是怎样设未知数的?

  (通过从具体数字之间的规律过渡到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这三个数,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体验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出示尝试性问题(大屏幕)

  问题:小明想送妈妈一个生日礼物,可是却不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几号,于是就问妈妈,可妈妈说我的生日那天在本月日历上竖列相邻、和为60的三个数字里面,并且中间的数就是我的生日。你能帮助小明解决吗? 此问题的出示意在解决两个问题:⑴如何设未知数;⑵怎样列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自主探索,教师仅给个别同学点拔指导。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有效途径体会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确立,进而列出方程,运用分析、比较等手段认识到设中间数为x所列方程的简便。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学习目标】

  1.学问与力量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究并把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学问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育学生多角度思索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看、发觉,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学问解答问题的活动中猎取胜利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念。

  【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学习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

  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详细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局部,再把它绽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

  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看△ABC的特点,可以发觉AB=AC。

  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问题

  (1)刚刚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思索、回忆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简单答复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3)从上表中你能发觉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测。

  学生经过观看,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争论沟通,从表中总

  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三、合作沟通

  1.性质的证明思路

  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沟通,展现证明思路。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

  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猜测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

  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帮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

  ②添加帮助线的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帮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

  (2)回忆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让学生仿照证明性质2,并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活动主题:

  《猜猜我是谁》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领域:数学

  执笔:邵雪晴

  个性策略:活动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礼仪教育要点:

  学会合作,团结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

  (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又具有文学色彩。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接着又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它的性格特征——驯良。而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是在渡水时表现出的智慧,二是警觉性,三是通过储存粮食过冬展现的聪明,四是动作轻快,五是丰富的感情。列举搭窝经过就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以及什么时候换毛,而且它也很喜欢洁净。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作者将小松鼠写得也很传神,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学生年龄毕竟小,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特征的特点。

  2、通过阅读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二)指导、合作探究

  1、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

  3、对比阅读,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填空小练习)

  松鼠小小的面孔上有一对眼睛。身体较长,四肢强健,趾有锐爪。它的尾长而粗大,尾毛密而蓬松。

  4、漂亮的松鼠非常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特征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文中又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6、自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松鼠。

  (三)畅谈收获

  (四)小结

  作者笔下的松鼠漂亮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五)作业

  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松鼠(布封)

  【师生合作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郁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ǎ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ēng dēng)

  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

  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分析、明确:

  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

  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六)小结:

  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三两题。

  (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增强忧患意识。

  2、训练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列行间流露出的忧患意识。

  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习在其真实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的写作特色。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走近科学,开展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树,罗布泊今昔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1、罗布泊的图片资料,歌曲《家乡》、《月牙泉》以及有关背景音乐。

  2、学生搜集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并做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现在听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韩红的《家乡》,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碧草蓝天的美丽家乡。在西北也曾经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那里曾经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但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那里却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漠,那里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那里充满神秘,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教师板书课题)

  二、第一版块

  通读课文,探寻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过渡语: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造成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要求:

  抓住主要句子和关键词。

  过去: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播放罗布泊昔日的图片,然后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过渡:

  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优美的画面)

  教师提问:

  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它又是怎样?

  现在: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播放画面)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板书:沙漠神秘)

  教师过渡:

  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同学们想一下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1、什么是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头脑中没有持续性发展;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2、盲目是由什么引起的?

  盲目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三、第二版块

  选读课文,品味作者忧患意识:

  教师过渡: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作者通过对罗布泊的描写,透出自己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选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忧患意识,他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过渡: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⑴、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⑵、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⑶、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⑴、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⑵、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小结: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四、拓展延伸

  守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教师过渡: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展现悲剧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资料。谁来给大家说一下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过渡:

  (教师播放幻灯片)

  是的,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再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真担忧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请大家看:

  教师过渡:

  地球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假如你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如何去规划塔里木河的开发?假如你是西部大开发的一名建设者,你会在环保上注意些什么问题?假如你是今年两会的代表,要提一份有关环保的提案,你会写些什么?假如你是罗布泊最后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条小溪、一滴水你会代表你的同伴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后作答。

  教师小结:

  同学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听一首歌,反复的听,这首歌是田震的《月牙泉》,每次听完之后,心里总有一种震颤,你也来欣赏一下。

  (配有教师解说)

  是啊,一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

  你们可曾想,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罗布泊。我们应该时刻都提醒自己,不仅要爱护广漠的大地,而且在城市里建筑屋宇的时候,也应该保存和栽种更多的树木和铺上更多的草坪。这样既可以让大家在赏心悦目之中,欢欣鼓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能够吸引来飞翔与歌唱的鸟儿,让这种天籁般的神韵,冲淡喧嚣的噪音,让杂沓和忙碌的城市,增添许多来自大自然的情趣和诗意。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简述

  摘要:xx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了教学目标的组成。详述了两种教学目标意义和作用,剖析了这两种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为良好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长远目标新近目标

  1教学目标的组成

  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教师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通过所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数学教学目标。根据现代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数学教育的宗旨。通常教学目标由若干目的组成,其中包括三大块: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会证明平行四边形、徒有其表、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相关结论。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发展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篇6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热闹的.菜地》设计之“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文中的蔬菜,激发学生运用新词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会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朗读,更换“热闹”一词,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

  2.生字图片、食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1.课件出示蔬菜:看看是些什么?菜地里可热闹了,赶快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板书并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添趣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读正确。

  2.自主识字。

  (1)勾画生字,拼读三遍后读给同桌听,相互纠正。

  (2)指名教读后抢读:披、藏、番、莲藕、泥、辣椒、嘴、越。

  (3)补充音节练习。(边鼻音、平翘舌)

  (4)去掉音节读后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方法复习:分类识记、按结构记忆、熟字记忆。

  (1)四人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新方法交流――生活中识字:菜谱,大家认识吗?

  星期四青椒炒肉凉拌莲藕番茄蛋汤

  4.认读轻声词:紫衣裳茄子萝卜热闹灯笼

  5.认读三字词:紫衣裳披绿袍泥中躺尖尖嘴像灯笼

  引:紫衣裳:谁来教教。

  引:文中还有一些三字词,要连读,还有谁也读得好?也来教教。

  三、美读儿歌,入情悟趣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要求词语连读。

  2.师生配合读儿歌:师读前半截生读后半截,然后交换。

  3.分四组连读课文,比赛谁读得整齐、声音洪亮,读出热闹来。

  4.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呈现热闹的课堂,感受什么叫热闹。

  5.给题目“热闹”换个词:快乐、收获、丰收……

  四、认真写字,检测享趣

  1.观察生字格里的字,看看哪里需要提醒,提醒“南、黄”。组词练习。

  2.认真书写出这些汉字,完成检测!

  《热闹的菜地》检测:

  (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ng()ng()in()i

  裳藏莲泥

  ()()ui()n

  辣嘴南

  (2)写出喜欢的蔬菜名2~4个。

  白菜xx、xx、xx。

  选几种蔬菜写一句话:xxx。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2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一、导入课题,品诗人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

  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行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学生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进行吟唱。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

  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2.自读古诗,解题眼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诗人的喜来。

  学生自由的默读古诗,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师巡视指导,适当的肯定学生自己的看法,并从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3.论诗句,品诗情。

  讨论一,

  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

  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

  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引入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老师诵读,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解读潜的妙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预设: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讨论二,学生较难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引导学生思考:这和润物有关系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解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

  本句运用了常用的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野径、云、水、渔船相辉映的春夜图,并点题。

  讨论三,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是诗人的想象,雨水下的细小,密密的,轻轻的,所以并向大雨一样,叶子上、花上都沾上了雨水,所以显得沉重,诗人只是写了花朵,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人和物会欣喜开心呢?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忧民之情。

  背诵《春晓》,比较一下,《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与《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相比,哪一种雨更喜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师讲解:轻轻悄悄的来,滋润着世间万物,特别是农民的农作物,又是一个好收成年。字里行间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

  出示全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家不妨也来品一品,诗人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6.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1.出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忧国情怀。

  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

  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2.课外诵读有关春雨的诗词,进行积累。说一说诗人对春雨的不同感受。

  四、小结,由此诗品人生。

  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时刻都在感染着我们,我们在品读完杜甫的《春夜喜雨》以后,你又有怎样的话说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不妨让大家提起笔来尽情的表达!

  五、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杜甫)

  知时节、当春、潜入

  丰收有望

  润物

  细无声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3

  一、 教学材料的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20xx年审定】。内能是其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本章的关键点,承上启下,为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他们对机械能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理性思维能力与分析的素质,参与意识比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对本节课的前期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利用比较法认知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认知内能是物体本身具有的

  能量。理解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会利用内能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教学难点:

  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五、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4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响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认识找、生。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评价。

  2、认识两中的生字。

  3、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格外和鲜艳是什么意思?(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你会说鲜艳的什么?

  4、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五、学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可是也没见着一个花生。他想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说一句话?这句话小松鼠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

  组织学生讨论: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3、指导朗读: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口里低声说)

  六、练习朗读全文。由较好的学生领读,特困生练习读。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九、谈一谈:

  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3个生字。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5篇]】相关文章:

宣传方案合集(6篇)10-13

春游方案集合(10篇)10-13

劳动竞赛方案大全[3篇]10-13

人才培养方案(合集4篇)10-13

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方案10-13

股权激励方案【必备15篇】10-13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模板10-13

市场方案9篇【推荐】10-13

会徽征集策划方案10-13

关于高中教学方案10-14